中国全面建设的理想追求为何?
历经党的全力投入和各族人民的辛勤耕耘,我们已经成功地迈向了现代化的三步曲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了人们生活总体小康的目标。这一壮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辉煌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放眼21世纪的前二十年,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必须紧紧把握并充满无限可能的战略机遇期。依据十五大所设定的长远发展目标,我们应在本世纪的初期,集中力量,全面推进惠及数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这一过程将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技术和教育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更为充实。它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期。通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们有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们要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努力使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达到比2000年翻两番的水平,从而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期望实现工业化,构建起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我们将努力提高城镇人口比重,逐步扭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及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我们还期待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较为充足的就业机会,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使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将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将更加完备。我们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战略,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将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将更为健全,社会秩序将更为良好,人民将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将明显提高。我们将构建起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将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消除文盲。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将显著提高。我们将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领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根据国际上常用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并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均有所增长并达到相应标准;恩格尔系数降低至特定水平以下等。
二、社会方面:城镇化率提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提高;大学入学率达到一定水平等。
三、文化方面:居民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等。
四、民主法制方面: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等。
五、人民生活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一定水平等。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我们的国家必将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具体来说:
一、发展是关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扩大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指明方向。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的作用。
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将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得到全面的满足和提升。这包括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些目标,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人民才能真正幸福。在经济进步的基础上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资文化生活水平,这不仅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衷,更是推动消费扩大、经济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目标的实现,也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固基石,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
第五点,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不仅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推动力,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逐步进入了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民主制度的完善和民主形式的丰富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民主的范畴和形式都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三、文化软实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的灵魂,它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全民的道德素质全面提升,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使得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全面的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经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也有了显著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就业更加充分,这不仅是民生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包括:
一、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转变进展,驱动发展的新动力已经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为提高,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对外开放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在民主方面,我们继续扩大人民民主,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进一步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不容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日益凸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道德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还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现代化以及就业的充分性上。我们还需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例如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初步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