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们通常都很关注如何配合机构进行干预。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我们要了解ABA(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法早在上世纪就已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简单来说就是将干预过程分解成若干步骤,为孩子提供最基本和简单的反应训练,同时给予正向或负向的强化,以减少行为问题。
感统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并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游戏和音乐疗法等也是值得尝试的干预手段,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和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可以策划游戏等方式来训练孩子的感统、表达、分享、情绪等方面。游戏应注重趣味性和教育性,以吸引孩子的参与并达到训练目的。
家长还要注意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并采取差异化、合作化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在训练过程中,家长要充分参与并和孩子多加沟通互动,让孩子在家庭中也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强化。
家长也要认识到自闭症的特殊性。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家长要积极配合机构的教学计划,并在家中进行泛化训练,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干预效果达到最佳。
在选择康复机构时,家长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了解当地医疗机构的相关推荐。因为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训练计划的制定、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家庭和机构的合作等。家长要积极与老师沟通、信任老师,并在家中进行强化训练。
最后要强调的是,自闭症是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但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和训练,孩子们可以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在成人后顺利融入社会。面对这一现实,家长需要做好长期抗争的心理准备,并积极配合康复机构和学校进行干预和训练。尽管这条路充满挑战,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就一定能够帮助孩子改善状况、走向康复的道路。
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旅程,其中可能会遇到效果不明显甚至情况变得更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长会对训练产生质疑,甚至选择放弃或者自行寻找网络上的训练方法。坚持和正确的干预方法对孩子的改善至关重要。
家庭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展现出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心。只要找到了合适的训练方法,就一定会看到效果的显现。每一个自闭症家庭,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都应该坚持下去。
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在于社交障碍,很多谱系儿童在早期会出现无语言沟通以及无法与亲人或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问题。传统的ABA干预技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融合了rdi和丹佛的亲子关系领域技术,通过密集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发展。
有效的ABA干预需要指导者准确判断孩子的能力发展,并联合家长采用不同领域的ABA干预级别,提高孩子觉察和反馈社会关系互动的能力。目前自闭症的干预方法虽然众多,但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进行配合,注意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等训练干预方法。了解孩子的具体状况后,家长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康复训练方法,并且在6岁之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盲目跟风或追求大而全、多而杂的康复训练方法。首先要确保孩子真正患有自闭症,避免误诊。真自闭症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家长需要接受医院开具的诊断书并办理残疾证,以便为孩子日后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如有条件可再生育。二胎患自闭症的概率没有任何医学临床证明比其他出生儿童更高。
去培训家长的机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家长亲身参与ABA训练,学习其理念、技术和流程,在今后家庭生活的场景中将ABA融入,从而达到尽量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目的。之后无需再接受其他任何医疗或康复机构的治疗或训练。
假自闭症
症状极其相似的孩子经过正确训练后,大多数孩子都会拥有和正常孩子一样的认知能力,所谓自闭症的特征基本消失。但总有极少数的孩子不管如何训练也不会提高其认知能力,这些孩子才是真正的、典型的自闭症儿童。而那些伴有类似的发展障碍但可以通过训练回归的孩子称之为假自闭症,例如重度阿斯博格症、严重发育迟缓、语言发育特别迟滞等,也就是医院常用的自闭症谱系、自闭症倾向、高功能自闭症等,存有这样发展障碍的儿童有着与典型自闭症几乎一模一样的特征,但他们和自闭症有着最根本的区别:他们只是在某段时间里某个发展层面出现阻碍而停顿下来,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回归社会的正常儿童。
为什么会出现真假自闭症
自闭症从国外引入国内,从科学确认到大规模治疗干预仅有二十年的历程,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鉴定体系,特别是由于医学基础科学对其没有建立完整、系统的生理医学科学理论,所以自闭症还不能通过医疗仪器检测出来,主要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但重度阿斯伯格症、严重发育迟缓、xxy染色体变异、重度语障等患儿表现出来的举止、行为、动作、语言与典型自闭症非常接近,医生仅仅依靠家长填写ABC自闭症量表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而训练又在残联系统或民间,造成医生无法跟踪被训练孩子的成长过程,无法返溯自己的鉴定结果,从而找到鉴定和康复之间的规律。致使没有经过长期培训特殊孩子的医生很难分辨出典型自闭症和类似自闭症的其他发展障碍的细微差别。另一个原因是医疗分配资源不均衡,鉴定自闭症的医生数量有限,加上互联网的推动造成对某些医院和医生关注度高度集中,被关注的医生工作量超负荷,留给每个病人交流时间极短。这就造成医生必须仅仅通过十几分钟的观察和量表内容就要做出是否是自闭症的判断,这对于轻度发展障碍是有可能的,但对于中度以上的发展障碍几乎是不可能的。医生即使鉴定出不是典型自闭症,例如发育迟缓,也没有医疗器械或者药物可以治愈,到康复阶段无论是真假自闭症都是以ABA为主的训练方法,几乎都要终身训练。既然鉴别出来也无法治愈,所以医疗系统对于推动诊断鉴别自闭症的学术进步缺乏动力。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不是自闭症的假自闭症孩子被以自闭症倾向、高功能自闭症、自闭症谱系等模糊的名词命名,被人为戴上了自闭症的帽子,致使自闭症的发病率成倍增加。
为什么一定要鉴别真假自闭症
任何发展障碍儿童一旦被贴上自闭症的标签,将给家庭带来了巨大心里创伤和压力,错误的判断更会在儿童回归训练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家长在训练方向和潜意识都会遵照自闭症的训练方式进行研究和执行。典型自闭症,就是真自闭症,现代医学无法治愈。只能通过ABA训练对其能力进行有限的改善。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不应该对所有的发展障碍儿童都使用ABA训练,自闭症谱系、自闭症倾向、高功能自闭症、运动神经发育迟滞、阿斯伯格症等儿童,他们只是在某段时间里某个发展层面出了差错的,是正常儿童中某些能力偏弱的,但他们仍然属于正常儿童的范畴。是完全可以通过“非”ABA的训练回归社会的。对于不是自闭症的儿童用只针对自闭症设计的ABA训练方法进行康复,如同给得肺炎的孩子用肺癌的药物,后果可想而知。这样的问题非常普遍,而这将关系到无数儿童及家庭的未来。
假自闭症分类
目前医疗系统针对自闭症的鉴别还没有真正行之有效的自闭症鉴定工具或鉴定标准,也就无法将典型自闭症和与之相似的发展障碍即假自闭症区分开来,更不可能将假自闭症进行科学的分类。以至于所有相近、或相似表现的孩子都会被鉴定为自闭症或归类在自闭症谱系当中。据官方统计,北京地区自闭症患儿出生率约为千分之一,而在长三角、珠三角、新疆、西藏这种孩子接近千分之一点五。如全国自闭症患儿出生率按千分之一点点二的平均值计算,每年有接近1.8万名自闭症患儿出生。但这其中有80%以上的儿童被扣上了自闭症的帽子。导致自闭症儿童的出生率被人为的扩大了10倍。
没有真自闭症典型特征但有相似特征的孩子需要独立出来称之为假自闭症,假自闭症又分为森熙综合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发育迟缓、XXY型染色体儿童。在阿斯伯格综合征领域分为优势型、综合型、钝化型和敏感型阿斯伯格综合症,根据表现严重成度制定重度、中度和轻度三级层次的阿斯伯格症分类。在鉴定真自闭症方面,有二种没有列入世界上任何报告和目录中的发展障碍,其表现特征和自闭症极度相似,但仍可以训练康复。称之为“森熙综合症”和“森熙语障”。这其中,部分类型的阿斯伯格症和多动症是轻度发展障碍,他们一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