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卡,加、减、等号各一个。
3. 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4. 活动背景音乐。
(二)学习过程
1. 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2. 学习5的减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减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4-1=5
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表示走掉、去掉的意思)
5表示什么?(5表示最后剩下的数量)
(4)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1=5和1-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3. 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4. 活动评价
《5以内加减》幼儿园课程教案
一、课程引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探索神奇的数字世界,学习关于5的加减法。想象一下,我们就像进入了一个充满数字与运算的公园,开始我们的冒险之旅吧!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和故事情境,复习和理解5的分合,并在此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2. 培养孩子们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 鼓励孩子们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1. 准备一个富有童趣的背景图,模拟一个公园场景,其中包括各种动物、游乐设施等。
2. 准备活动动物卡片,如小兔子5只,用来进行加减运算的实例演示。
3. 准备5的加减算式卡片,如2+3=5和3+2=5,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四、课程流程
1. 游戏环节:触碰球游戏,通过游戏复习5的组成,让孩子们通过互动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2. 导入课题:带领孩子们进入公园场景,通过观察和互动,学习5的加减法。例如,公园里有几辆公交车?开走了几辆?还剩下几辆?用数字表示并用加减法算式表达出来。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通过操作活动动物卡片进行加减运算,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公园里有5只小兔子,跑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让孩子们用算式表示出来。
4. 图意计算:通过看图列式计算,让孩子们进一步掌握5以内的减法。让孩子们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然后列出算式并计算答案。
5. 联系生活:引导孩子们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到加减法,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6. 游戏巩固:进行送信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形式复习和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学习了5的加减法,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孩子们在故事情境和游戏中积极思考、探索、操作,有效训练了他们的多向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路添砖加瓦。
《5以内加减》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
一、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将数学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以激发大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几乎没有的情况,我们将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轻松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数的分合,学习5的加减,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加减问题。
3. 能够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加减问题。
四、教学准备
背景图一幅(模拟公园场景),活动动物卡片(如小兔子),以及相关的加减算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逐步推进)
操作体验环节:让孩子们通过操作活动动物卡片进行加减运算,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第一阶段)p 幼儿园教案;教师在这一阶段需密切观察孩子们的进展并进行及时的引导。)讲授讲解环节:(引入新知识)。通过对加减法问题的解答和总结其含义和使用情境实现这一过程。)回顾讨论环节:进行题目的演练反馈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点并加以纠正。)练习巩固环节: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课堂小结环节: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布置作业。)作业布置环节: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孩子们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教学反思环节:反思教学过程及效果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这个教案能对同行们有所启发并共同促进幼儿教育的进步。活动目标:
1. 复习10的加减,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加减运算。
2. 能认真观察画面的内容列出算式。
3. 体验和同伴在电脑上合作运算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电脑两人一台
活动过程:
1. 复习10的加减法,通过简单的练习题,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运算。
2.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含义,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 两人一组,共同使用一台电脑,进行加减运算的合作练习。
4.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5. 对幼儿的运算结果进行点评,表扬运算快速、准确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进行购物实践活动,每人准备1元人民币;教学挂图、加法算式卡片等。
《认识数字世界——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
一、集体活动,探索5以内的加减法
1. 互动游戏,复习已学知识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拍手和填数游戏,复习已经学过的数字知识。例如,教师说出:“我出2,你出几?”幼儿回答:“你出2,我出3,合起来是5。”这样的互动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2. 观察图片,学习新的加减法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内容,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例如,教师可以问:“树上有几只鸟?又飞来了几只鸟?一共几只鸟?”然后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同样地,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发现减法的关系,如:“树上一共有7只鸟,飞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并列出减法算式。
二、两人合作,实际操作练习
1. 购物实践活动
在有条件的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购物实践活动。每个幼儿准备1元人民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幼儿需要计算商品的总额和找零的过程,这可以帮助幼儿实际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2. 互相交流购物过程
购物结束后,幼儿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购物过程。例如,幼儿可以讲述自己买了什么商品,商品的价格是多少,自己给了多少钱,找回了多少钱等。通过这样的交流,幼儿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个人活动,类推法解答数学问题
1. 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卡片
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卡片,让幼儿观察并尝试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例如,教师出示“3+2”的算式卡片,引导幼儿思考:“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如果是‘3+3’又该是多少?”通过这样的类推训练,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加法的规律和技巧。
2. 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除了加法算式卡片外,教师还可以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幼儿尝试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例如,“如果有4个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减法的规律和技巧。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和探索。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活动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反思与建议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确保幼儿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互动;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更多的教学建议和资源推荐如:可以组织更多的购物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提供更多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幼儿进行练习和巩固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数字世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以内加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 学习看图列式,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 练习听清题意按规则操作,思维敏捷灵活。
活动准备:
1. 蓝猫角色贴绒玩具,磁带一盒(蓝猫主题歌)。
2. 每人一张习题纸和可粘贴的七色花。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1. 出示蓝猫,激发幼儿兴趣。
2. 集体开展“碰球”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情境感知,学习看图列式。
1. 启发幼儿根据图式,列出算式,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出示下面三张,学习看图列式。
2. 鼓励幼儿讲述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三、个别操作,训练听题意,按规则操作。
请幼儿每人抽取一张卡片,按卡片上的图式对应填写数字,并算出得数。
四、游戏巩固。
1. 通过“找朋友”游戏,让幼儿根据对应的得数找到朋友,并获取礼物。
2. 解答花盘上的加法题,把对应的花瓣贴上,进一步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3. 体验成功的快乐,与父母分享数学游戏的乐趣。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 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运算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帮助幼儿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苹果卡片若干、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等。
2. 学具准备:加法板、减法板、算式题信封和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今天带来了神秘的礼物要送给小朋友们,大家猜猜会是什么呢?(引起幼儿好奇心)哦,原来是苹果卡片!我们来一起数数有多少个苹果吧。
二、认识加法与减法(理解概念)
1. 加法:当我们要把两个或更多的数合并成一个数时,就需要用到加法。比如,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一共是几个苹果呢?这就是加法运算。
2. 减法:当我们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数时,就需要用到减法。比如,有5个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呢?这就是减法运算。
三、操作练习(掌握技巧)
1. 教师出示加法板和减法板,示范如何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2. 随后请幼儿自己操作加法板和减法板,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3. 教师出示写有算式题的信封和头饰,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动物角色,并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解决算式题问题。比如,狮子头饰的幼儿可以找到信封中写有相应加法或减法算式的题目来解答。
四、游戏巩固(提高兴趣)
1. “找朋友”游戏:教师准备一些写有加减法算式的卡片,请幼儿找到与自己手中算式得数相同的“朋友”。
2. “小动物找家”游戏:请幼儿帮助小动物找到与算式得数相应的门牌号码。
五、总结(归纳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练习和巩固。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成为数学小能手!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并激发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注意个别差异,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