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秘
热秘即古称之阳结,肠胃积热是其主要病机,故治疗宜清热润肠,方常用麻子仁丸,其药物组成为:麻子仁20g,白芍15g,枳实10g,生大黄(后下)10g,厚朴10g,杏仁10g,白蜜12g。方中以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之降气润肠,白芍之养阴,枳实、厚朴之下气、破气以行气除满,再加白蜜加强润肠通下的作用。
若病情重则可改用汤剂。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可加入芒硝以软坚散结,泻热通便;如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可加入生地、玄参、石斛之类以养阴生津;如兼痔疮、便血,宜加入地榆、槐花以清肠止血;如兼郁怒伤肝,目赤易怒,脉弦数者,宜加入芦荟、朱砂(更衣丸)以清肝通便;如因痰热壅肺,以致大肠结热便秘者,宜加入黄芩、瓜蒌仁之类以清肺润肠泄热。
但须注意不可长期服用清下苦寒之剂,一般情况下当大便通后即应停药,长期服用清下之剂易伤津耗液,对于便秘伤阴者可佐加养阴之品。历代医家所用方药很多,如《类证治裁》治热秘用四顺清凉饮(生大黄10g,赤芍10g,归身10g,薄荷10g,炙甘草6g);火盛者用凉膈散(生大黄12g,芒硝8g,栀子10g,薄荷8g,黄芩10g,连翘10g,甘草6g);或小承气汤(生大黄12g,枳实10g,厚朴10g)。
(2)气秘
气秘的病机在于气机郁滞,故治宜顺气导滞,方常用六磨汤(《证治准绳》),其药物组成:槟榔18g,沉香6g,木香10g,大黄10g,枳实12g,乌药10g。方中槟榔、枳实破气下气,槟榔并能攻下;乌药、木香行气;沉香降气;合大黄共奏理气通下导滞之功。
如气郁化火,证见口苦咽干、苔黄、脉数者,加栀子、夏枯草之类清热泻火;七情郁结,忧郁寡欢者,可加柴胡、白芍、合欢皮之类疏肝解郁;如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如跌仆损伤或术后肠粘连者,于理气之外宜加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红花之类;如痰饮阻滞气机者,宜加皂荚、甘遂之类逐饮通下。
气秘由于肺气不降者,当肃降肺气,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方用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苏子15g,半夏10g,陈皮10g,当归10g,前胡10g,厚朴8g,肉桂6g,甘草6g,生姜6g,大枣5枚。如中风、瘫痪致气滞便秘者,可用搜风顺气丸(《类证治裁》),其药物组成:生大黄12g,麻仁15g,郁李仁12g,山萸肉10g,山药10g,车前子10g,牛膝10g,菟丝子10g,防风10g,独活10g,槟榔12g,枳壳10g。
(3)冷秘
冷秘即是阴结,其病机在于肾阳不足,阴寒内生,留于肠胃,阴气固结,阳气不运,使肠道传送无力而排便困难,故治宜温润通便,方用济川煎为主,其药物组成为:当归15g```markdown
# 燥热内结
## 证候
大便干燥不通,数日不行,面赤身热,腹部胀满或疼痛,口唇胀满或疼痛,口唇干燥生疮,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 治法
清热润肠。
## 主方
麻仁丸。
## 配方组成
麻子仁100克、杏仁50克、枳实100克、大黄100克、厚朴50克、芍药100克。
# 气机郁滞
## 证候
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胀腹痛,食少纳呆,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苔薄白而腻,脉弦。
## 治法
顺气行滞。
## 主方
六磨汤。
## 配方组成
上沉香3克尖槟榔3克小枳实3克广木香3克台乌药3克生锦纹3克(各用原支)。
# 虚秘
## 血虚肠燥
### 证候
大便燥结难下,头晕目眩,面色白,唇甲无华,心悸,舌淡苔白,脉沉细。
### 治法
养血润燥。
### 主方
润肠丸。
### 配方组成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两。羌活、当归尾、大黄(煨),各半两。
## 气虚不运
### 证候
便秘或排便不畅,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气短汗出,大便先结后软或并不一定干硬,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苔白,脉虚弱。
### 治法
益气润肠。
### 主方
黄芪汤。
### 配方组成
黄芪、陈皮、白蜜、火麻仁组成。
## 阴寒凝滞
### 证候
大便艰涩难下或大便,腹中冷痛,面色青暗,畏寒喜暖,口中和,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 治法
温通开秘。
### 主方
半流丸。
### 配方组成
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
```护理关键:针对情志不畅引发的疾病进行调理
情志不畅与肝气不舒
护理的核心在于调理气机,使七情和谐。患者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导致疾病发生。我们应关心体贴患者,了解其心理活动,予以劝导。家属的工作也至关重要,避免不良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尽量使之心情舒畅。
排便习惯的培养
指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无论有无便意,均按时去厕所进行排便动作。这是预防便秘的重要措施之一。
运动促进气机通畅
鼓励患者在病情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运动,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气机通畅,缓解症状。
饮食调整
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有疏利作用的食品,如香菇、大蒜、洋葱等。禁忌甜粘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品。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如血虚肠燥型、气虚不运证等,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饮食调整。
其他护理措施
根据不同证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虚证患者注意保暖,充分休息,以养心血;腹部按摩、温热疗法等可缓解气虚不运证患者的排便无力;保持部清洁,注意饮食营养丰富,对阴寒凝滞证患者尤为重要。
模拟题:
患者计某,男,75岁,于2024年初诊。患者素有胃疾,大便干结,数日一行,伴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等症状。根据以上病例摘要,请进行中医辨病辨证并给出相应治疗建议。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以大便干结为主症,诊断为便秘。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象,辨证为血虚秘。病因病机为血液亏虚,肠道失荣。
中医病症鉴别:
便秘与肠结均需与肠梗阻等病症相鉴别。肠结多为急病,因大肠通降受阻所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等症状;而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等症状。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便秘;中医证候诊断:血虚秘。
中医治法及方剂:
治法为养血润燥,方剂可选用润肠丸加减。药物包括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等。服用方法为每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