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唯美短句

《草原一文的作者揭晓》 草原一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次,我来到了广袤的草原。草原的天空比其他地方更加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让我忍不住想放声高歌,表达我满心的喜悦。在这片无边无际的土地上,一碧千里,但并不显得单调。四周的小丘与平地上的绿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草原上的羊群时而上了小丘,时而又下来,仿佛在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小丘的线条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滴,轻轻流入云际。这种美妙的境界,既让人惊叹不已,又叫人舒服惬意。我驻足远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行驶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路上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依旧是草原。草原上的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正确,便可以随意驰骋。初入草原,静谧无比,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只有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蜿蜒的河流,明如玻璃,那是草原上的生命之源。牛羊开始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听到鞭子的轻响。忽然,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像一道彩虹向我们飞来。这是主人来迎接远方的客人。

主人们热情洋溢,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过来,为我们在草原左右和前面引路。原本静寂的草原变得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汇成一片。我们跟随马群飞驰过小丘,看见了蒙古包。

蒙古包外有许多马和车,许多人都是从远处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马,我们也下车。大家热情握手,虽然语言不同,但心却是相通的。握手再握手,笑容满面。在欢声笑语中,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

进入蒙古包后,我们被奶茶和奶豆腐的香气所吸引。主客都盘腿坐下,彼此间礼貌而亲切。不久后,主人端来大盘的手抓羊肉,我们回敬酒表示感激。这时,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大方地给客人们唱起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一起唱起来。歌声比任何语言都更响亮、更感人,让听者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和摔跤,姑娘们展示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参与其中,舞蹈、唱歌,并骑乘蒙古马。太阳已偏西,但大家都不肯离去。蒙汉情深,不忍分别,在天涯碧草中话别夕阳!

《草原》文章段落重述

草原上的羊群,一会儿爬上小丘,一会儿又下来,仿佛在无边的绿毯上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柔和而美丽,就像用绿色渲染、未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一样,碧绿的草原延伸至天际。

我们探访的是陈巴尔虎旗,驾车长途跋涉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沿途全是草原,再行一百五十里,依旧是草原。在草原上开车非常自由,只要方向无误,怎样行驶都可以。初入草原,环境静谧,只能听到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叫声。

经过长久的行驶,远处出现了一条蜿蜒的、明亮如玻璃的河流。牛羊增多,还看到了马群,隐约传来鞭子的轻响。快到了,忽然一阵风似的,远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上面坐着穿着各色衣裳的男女老少。他们疾驰而来,像彩虹般向我们飞奔。

这是主人从几十里外赶来欢迎我们的场面。见到我们,他们立刻调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我们左右和前方引路。原本寂静的草原变得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汇成一片。我们跟随着马匹翻过小丘,看到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聚集了许多马匹和车辆,许多人都是从远处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下马,我们也下车,热情的手握在一起,舍不得松开。虽然语言不同,但心意相通。我们互相握手、微笑,分享着民族团结互助的美好情感。

《草原》一文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迎接远客和蒙汉联欢的场景。作者老舍擅长刻画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和命运,通过日常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并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民族命运的思考。文中对自然风光的鲜艳渲染和对习俗人情的细致描摹,为作品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情趣。老舍与现代文学中的市民题材、北京题材紧密相连,是现代中国文坛上的风俗、世态画的杰出代表。他虽描绘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广阔,但在其描绘的范围内,却形成了一幅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扩展阅读:

《草原》一文不仅展现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深入地呈现了作者老舍对生活的严峻观察和深沉思考。通过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老舍揭示了社会冲突和民族矛盾。他的笔触往往带有幽默诙谐的风格,同时又不失生活的严峻和沉重。他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和对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使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贡献成为了杰出的风俗、世态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