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唯美短句

关于台风持续时长交流:持续时间是多长时间?英语翻译指导揭晓” 关于台风持续时间的描述

台风来袭,别乱用冠词!超强台风山竹,可不是水果哦,今年它以风王之势席卷菲律宾及广东沿海一带。外媒如何报道山竹的“登陆”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Joy高斋翻译团队分享了CATTI和MTI的资料:The Guardian报道,山竹于周日下午5点在广东的台山市登陆,风速高达每小时162公里(100英里)。CNN也报道,超级台风山竹,在当地被称为Ompong,于周六凌晨在该国东北部Baggao镇登陆。

在对外媒报道进行观察时,发现“登陆”使用的是“made landfall in”的表述,但有时候会在其中加上一个冠词“a”,这让一些同学感到困惑。最好的验证方法就是观察英语新闻的实际用法。比如新华网英文版在报道琼达里登陆上海时使用了“Typhoon Jongdari likely to make landfall in Shanghai”。而金融时报在报道哈维飓风登陆得克萨斯州后的新闻时,也没有在“made landfall in”后面加冠词“a”。这些都是权威媒体的报道实例,我们可以发现都是使用“made landfall in”,没有加上冠词“a”。这一点在语言表达中非常关键,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大家一定要牢记。

除了“登陆”,“袭击”也是描述台风影响的重要词汇。外媒在报道中也有一些特定的小词表达。比如The Guardian报道中使用的“lash”,表示(风、雨或水)猛抽、狠打、狂扫。再比如CNN报道中的“slammed into”,也是表示猛烈撞击的同义词。大家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就可以运用这些词汇。

根据美国军方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统计,从1959年至2004年间,西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台风发生频率平均为每年17.7个,其中八月是台风最活跃的月份,其次是七月和九月。

台风的移动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西进型、转向型和西北型。西进型台风在菲律宾以东形成后向西移动,并逐渐向北偏转,影响菲律宾、中国南方和越南等地。不同纬度生成的热带气旋所影响的地域也不尽相同。纬度较低时,台风可能穿越菲律宾进入南中国海,最终在广东、海南或越南登陆。纬度较高时,则可能经过巴士海峡影响台湾,然后在广东、福建等地登陆。

转向型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或关岛附近形成后,先向西北偏西移动,然后在北纬15至30度附近转向西北,最终转向北和东北,形成一个抛物线形状。在特定季节,如11月至5月,多数转向型热带气旋会在东太平洋上转向北,较少登陆东亚陆地,主要影响太平洋上的岛屿。而6月和10至11月的转向型热带气旋也大多在海上转向。

西北型台风的路径与西进型接近,但向北的分量增加。这种路径的台风可能横穿台湾或穿越巴士海峡,在广东及福建沿岸登陆;也可能经过琉球群岛,在浙江、江苏等地沿海登陆。这种路径的台风多数出现在每年盛夏的七至八月间。

关于台风的命名,是由14个东亚国家和美国共同提交的名单组成,这些名字被分成五个列表,每年循环使用。与飓风不同的是,台风命名不以人名命名,而是通常指代动物、花卉、星座等。菲律宾气象、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PAGASA)保留了自己的命名列表,其中确实包含人名。一个台风可能同时拥有两个名字。那些从中央太平洋越过国际换日线而来的风暴保留其原始名称,但会被指定为台风而非飓风。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最高记录是5个同时存在),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立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期间习惯对热带气旋进行命名,以方便识别。最初的名字全是女性名字,后来加入了男性名字。从1947年至1999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的热带气旋非正式地采用上述名字。

在20世纪初至中期,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都曾为本区域内的热带气旋自行分配一个由年份和顺序号组成的四位数编号。而美国海军则为整个西北太平洋内的热带气旋分配一个两位数字的编号(后来改为两位数字加上英文字母w)。为了减少混淆,日本在1981年被委托为每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区域内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气旋分配一个国际编号,但同时允许其他地区继续使用自己的编号系统。在国际发布中,发布机构通常会在括号内标注国际编号(JTWC除外)。各气象单位在对热带气旋的编号上存在差异,主要因为它们对热带气旋强度的评估标准不尽相同。

例如,在2006年的风季中,中国气象局对一个未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风暴进行了编号(即中国气象局的0614),这使得在余下的风季中,前者的编号比后者的多出一个。自2000年起,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制定。

这套命名表共包含五份名单,每个名单由14个委员国各提供两个名字组成。这些名字的采用遵循所提供国家的英文名称顺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套命名规则与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的命名规则不同,后者采用循环使用的命名方式,即用完140个名称后重新开始。

日本气象厅也依据这一套新的名单为热带气旋进行命名。这些编号和名称不仅用于国际航空和航海界的预测和警报发布,也是向国际媒体传递热带气旋信息时所采用的规范名称。

关于台风带来的危害,台风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风力和大量的降雨,尤其是在登陆地点及其附近地区。当台风级别较高时,狂风会吹倒树木和房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威胁。如果恰巧在台风附近旅行,务必找到安全的地方避风,否则将面临极大的危险。

台风可能导致洪涝灾害。例如,在台风“菲特”登陆后,余姚等地遭受了严重的内涝,许多街道水深及腰。这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还导致一些小学和中学被迫停课。

台风还会淹没人群,破坏房屋和农作物,甚至导致家畜的死亡和动物的失踪。台风也会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可能导致航班停飞或延误。

台风并非全然是坏事。一些脆弱的建筑物在台风中被淘汰后,会促使人们建立更加坚固可靠的房屋,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好事。

台风带来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狂风、暴雨、风暴潮等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这些灾害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台风季节,人们需要保持警惕,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自身安全。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及其破坏力

我国是一个受台风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台风带来的暴雨和狂风,经常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和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例如,几年前的台风“云娜”对浙江的乐清市造成了重大的泥石流灾害,而台风“龙王”引发的山洪灾害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在一些大中城市,台风导致的暴雨和海水倒灌可能引发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造成交通瘫痪等问题。

台风还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疫病流行。例如,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会导致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可能引发土地盐渍化等问题;台风造成的泥石流也会破坏森林植被。而且,洪水过后常常容易出现。有时,台风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如2005年的“麦沙”和“卡努”台风,其外围的西北气流和降水有利于稻褐飞虱的迁移,曾导致上海地区的田间虫量猛增。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的影响更为显著。台风过境时,狂风大作,大树连根拔起,房顶被掀掉。伴随狂风的是倾盆大雨,短时间内向地面倾注大量水分,淹没庄稼,毁坏房屋,交通中断,工厂停产。

海面上的台风更显凶恶,掀起巨浪,威胁海上航行的船只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台风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天气现象,能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灾难。

台风的具体影响包括:

1. 暴雨:台风伴随的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可能导致城市内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 大风:台风的大风天气是其主要危害之一,可能导致高空坠物、危房倒塌等事故。

3. 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可能引发潮水漫溢、海堤溃决等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交通影响:台风对交通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包括路面交通、海上船只、航空飞行等。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台风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都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强风带来的风压可达每平方米数百公斤;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风暴潮则可能导致潮水猛烈上涨,造成巨大破坏。

尽管台风给部分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但它带来的各种破坏也不能忽视。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防范工作,以减轻台风带来的损失。

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及其破坏力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做好应对台风的准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