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岁
耳顺之年,又称花甲之年。孔子曾言:“六十而耳顺。”此年龄段的老人,多被称为智慧与经验的象征。在古代中国,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十年一轮,六十为一甲子,因此得名花甲。
## 高龄
敬辞,用于描述老人的年龄,通常指六十岁以上。此词蕴含着尊敬与敬仰之情,表达了对长者们的深深敬意。
## 花甲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记时,天干有十,地支十二,二者结合形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花甲子”。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指人至60岁。
## 下寿与称呼
六十岁以上可称为下寿。古代对六十岁的人有多种称呼,如耆、耆艾等,都体现了对这一年龄段的尊重与敬意。
## 61岁
61岁的寿辰被称为还历寿。按照干支纪年法,每60年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的开始,故有此称。
## 70岁
七十岁称为从心之年。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此阶段的老人多已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等都是七十岁的雅称。杜甫诗中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使得70岁的古稀之年更为人熟知。
## 耋与喜寿
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而77岁被称为喜寿,因为草书中的喜字形似七十七。体现了人们对这一年龄段的祝福与喜爱。其他相关年龄称谓还包括伞寿(指八十岁)等。米寿指的是八十八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有此称。也含有食欲旺盛之意。九十岁称为上寿或鲐背之年。因鲐是一种鱼,其背上的斑纹与老人褶皱的皮肤相似而得名。“冻梨”是形容老人皮肤上的老年斑如同冻梨之皮而得名百岁高寿被称为期颐之年,《礼记》中注:“百年曰期颐。”意为百岁老人需要他人供养照顾,“期颐”即是期望得到照顾的晚年生活之意。“白寿”指九十九岁一种文雅的说法这是因为人们借用"百”减去顶部的横象征圆满人生只留下无限的空白人们对此加以巧妙的暗指表现出一种惜别珍惜时光之意融合了对长寿的向往和对逝者的惋惜感情富含文化寓意和人文关怀之意在整个中华文化体系中承载了人们对长辈尊重和爱护的传统美德随着岁月更迭这种表达方式依然被人们所珍视和传承下去此外年龄称谓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人文情感的传递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视当下积极向上珍惜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让我们一起探讨关于成长和发展的美好愿景共创未来发展的新篇章总的来说在中华文化中年龄称谓不仅仅是对长者年龄的简单描述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希望您在阅读本文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深意和美好寓意。#结尾段在全文中起到总结概括的作用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表达增添了句子的多样性和阅读的吸引力同时强调了年龄称谓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提醒读者珍视当下积极向上共创美好的未来", "h3": "一、关于年龄称谓的详解"}古人对年龄的称谓研究:丰富多样的年龄称谓解析
婴儿与幼儿阶段
在人类的生命历程中,初的岁月被称作婴儿。不满周岁者常称为襁褓之中。襁褓,象征着婴儿的无助与依赖。而当我们提及孩提,我们指的是那些正处于二至三岁之间的孩童。他们开始对世界产生好奇,开始学习如何与世界互动。
童年的阶段划分
女孩到了七岁时,便进入了髫年,男孩则进入了韶年。这两个称谓都象征着童年时期的纯真与美好。而十岁以下的孩子,我们通常称之为黄口小儿,象征着他们的稚嫩与脆弱。十三岁至十五岁的少年则被称为舞勺之年,这是他们开始步入青春期的阶段,逐渐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热情。十五岁至二十岁的青少年则称为舞象之年,这是他们逐渐成熟,开始形成自我价值观的时期。
豆蔻年华与青春时期
女孩在十二岁时,被赞誉为金钗之年。而到了十三岁,她则步入了豆蔻年华,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期,她们开始展现出女性的魅力与优雅。而在整个青春时期,人们都在不断地成长、学习,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对年龄的深度解析
古人对于年龄的描述充满智慧和文化底蕴。他们用各种词语和称谓来描绘人的一生中不同的阶段。从小儿到青年,再到中老年,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这些年龄称谓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生命历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称谓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这些丰富的词汇不仅帮助我们描述年龄,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年龄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些年龄称谓是古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在今天,这些称谓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通过对这些称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2024年,让我们继续探索这些丰富的年龄称谓,感受古人的智慧,传承丰富的文化遗产。年龄称谓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拓展资料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耄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