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文学背景及词汇解析
本文将介绍关于三峡的文学背景及其中的关键词汇。在三峡的文学描述中,有许多生动的词汇用于描绘这一壮丽景观。
我们了解到三峡是重庆和湖北两个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虽然全长只有四百多里,但它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文章以描述两岸的山峰为主,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来形容其连绵不断、毫无中断的美景。
接下来,文章通过注释的方式详细解释了文中的关键词汇。比如,“嶂”指的是像屏障一样的高大山峰;“隐”表示遮蔽;“亭午”和“夜分”分别指正午和半夜;“曦”代表早晨的阳光,即太阳。文章还解释了其他词汇,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白帝”、“江陵”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文章接着描述了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在春冬时节,有清澈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水,山峰倒映在水中,形成绝美的画面。而在夏季,水流汹涌,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骏马也难以与之相比。还有壮丽的瀑布和高大的山峰,使人心生敬畏。
在秋季,当天气初晴或有霜的早晨,山林中的气氛格外清冷。此时常能听到高猿的啸声,那声音连续不断,回荡在山谷中,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渔者的歌声中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凄凉异常: 意为非常凄凉。
2. 回声: 指的是声音的回响。
3.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形容声音或情感悲哀而缓慢,很长时间才结束。
4. 巴东: 汉郡名,位于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5. 几声: 这里不是确数,表示不止一声。
6. 打湿: 意为沾上水分。
7. 衣服: 意为衣裳。
8. 文学常识: 作者郦道元,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一部记载古代水道的重要地理书籍。
9. 实词: 自:在。自非:如果不是。曦月:太阳和月亮。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襄:上。漱:冲刷。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巚: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实在、真。肃:寂静。属:(zhǔ)连续。引:延长。绝:消失。素:白色;旦:早晨。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朝:早晨。
10. 特殊用法: 奔:飞奔的马。湍:急流。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11. 注意区别: 属:连接(zhǔ)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消失(zhǔ)久绝(消失)。阻绝:断。自三峡……(在)。自非……(如果)。
12. 通假字: 阙;同“缺”,中断。
13. 重点句翻译: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 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古今异义词:
- 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
一词多义:
-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 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消失)。
通假字:
- 略无阙处(“阙”通“缺”,断缺)。
- 哀转久绝(“转”通“啭”,鸟叫声)。
词类活用: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 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译文解析】
段落一:
三峡两侧的山峰连绵不断,这是省略了定语“三峡”的描述。重岩叠嶂的景象同样也是省略了主语“两岸”。
段落二:【重点语句翻译】
1. 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形容速度之快。
2.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景色富有情趣。
3. 到了夏天,江水猛涨,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无法通行。
4. 空旷的山谷中回荡着回声,悲伤婉转的声音许久才消失。
5.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便无法看到太阳或月亮,形容三峡的险峻和壮美。
段落三:文言文及三峡文学常识
郦道元是古代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生活在南北朝北魏时期。他因对《水经》的补充和说明而著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学资料。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其地理位置跨越两省,风景壮丽,两岸山峰陡峭,峡区风光雄奇秀丽。三峡地区孕育了丰富的古文化和名人,如大溪文化、屈原、王昭君等,也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等民俗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段落四:《三峡》解词
在三峡七百里的江流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和峭壁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便无法看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上涨,航路被阻绝。即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骑马或驾风也无法比得上江水的迅疾。在春秋季节,江水清澈,山林茂盛,景色宜人。早晨或结霜的早晨,常常有猿猴的长啸声在山谷中回荡,声音凄凉婉转。
段落五:三峡知识点归纳
《三峡》中的通假字包括“阙”通“缺”、“转”通“啭”等。文中还涉及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三峡》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广袤的三峡地带,崇山峻岭连绵不断,峭壁陡立,仿佛遮掩了天空,遮挡了日月。若非在正午和半夜时分,太阳和月亮都难以窥见。这里,重岩叠嶂的景象令人震撼。
文章提及的“响”,即动词作名词的“回声”,在这里,回声在峡谷中回荡,增添了一抹神秘感。清澈的溪水在湍急的河流中奔腾,那“清”字形容词被用作名词,代表着清波荡漾的美景。
随着季节的变化,三峡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在春冬之际,白色的急流与碧绿的深潭交相辉映,回旋的清波映照着两岸的山色,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而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树木繁茂,生机勃勃。
当夏季来临,洪水泛滥,两岸的丘陵被水淹没,上下游的航道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需要紧急传达的诏令,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即可到达江陵。尽管距离一千二百里之遥,但速度之快,即使是骑上快马也难以匹敌。
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的三峡,展现出另一种韵味。树林和山涧显得清冷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发出悠长的叫声,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凄厉而悠长。打鱼的人以此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地区山势险峻,江水湍急,景色秀美。随着季节的变化,它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无论是春夏的生机盎然,还是秋冬的宁静凄凉,都令人心驰神往。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每当春冬更迭之际,那白色的急流与碧绿的深潭相互映衬,激荡出清透的波纹,倒映着两岸的景色。高耸的山峰上生长着形态各异的柏树,悬崖上飞流直下的瀑布,水花四溅,在山峰与树林间跳跃,水色清澈、树木繁茂、山峰高耸、草木葱茏,这里的趣味无以言表。
在秋天初晴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显得萧瑟冷静,山间静寂无声。猿猴的长声啼叫在山谷间持续回荡,声音凄惨异常,久久不散。这样的声音让打渔的人感叹:“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是最长的。听到这猿声后,不禁泪湿衣裳。”
关于《三峡》这篇文章,它是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杰作。在三峡七百里区域内,两岸连绵的山峰,没有中断的地方。重峦叠嶂的山岩,似乎将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除非是正午或子夜时分,否则难以见到太阳或月亮的踪影。
当夏水涨满的时候,江水会漫上河岸,导致船只无法通行。有时王命紧急需要传达,即使是在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抵达江陵。这其中的距离虽然只有千余里,但即使是乘坐飞奔的马匹或驾驭疾风,也感觉不到它的迅速。
春冬之时,则有素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澈的波纹,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奇特的柏树在绝壁上生长,山间的泉水化作瀑布悬挂倾泻其中。水流清荣、山势峻茂、林木苍翠,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趣味。
每到天色初晴或霜露初降的清晨,山林里弥漫着寒意和寂静。这时常能听到猿猴的高声长啸,声音凄厉哀转、在空谷中回响不绝。这使渔夫唱道:“巴东三峡的巫峡是最长的,听到猿猴三声哀鸣后,不禁泪湿衣裳。”
郦道元是我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全面且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里地势险要、景色秀美。夏水涨满时江流汹涌湍急;春冬之时则景色宜人;秋季则寒意肃杀、猿声凄切。这些景色的描写都突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和清幽秀丽的特点。
在文章中侧面描写山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而侧面描写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则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些句子都展现了三峡的独特魅力。
探索“叠”字的奥秘:含义、组词与应用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中,“叠”字的使用非常广泛。那么,“叠”字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如何正确使用这个词语呢?本文将为您揭示“叠”字的奥秘。
一、基本解释
“叠”字的拼音是dié。在汉语中,它有多种含义。“叠”表示一种动作,即将一层东西放在另一层东西上面,形成重叠的状态。例如,“折叠衣服”就是将要洗的衣服叠起来。“叠”还可以用来描述数量众多的状态,如“重叠”、“层叠”。“叠”字还常出现在组词中,如“叠嶂”、“堆叠”等。
二、精选组词解释及造句
1. 三叠系:指地质学上的一个时期,造句:这个地区的铁矿床主要形成于三叠系时期。
2. 二叠系:指古生界中的一个时期,造句:研究区二叠系的物源来自多个方向。
3. 肠套叠:一种肠病,造句:小儿肠套叠需要综合方法治疗。
4. 三叠纪:指地质学上的一个时代,造句:Asilisaurus生活在三叠纪时期。
5. 重叠:指事物重复叠加的状态,造句:这个项目需要处理的风险和一些定义是存在的,但如果能小心地管理,重叠迭代可以成为一个组织项目的有用方法。
6. 折叠:指将物体的一部分翻转和另一部分紧挨在一起的动作,造句:我们采取类似于函数式语言的方式来构建模板层,以便用户以简洁的方式组合多个页面。
7. 堆叠:指一层层地堆起来,造句:计算机厂商制造多核处理器已经变得相对简单,但有状态的编程语言无法从附加的处理器获益。
除了上述词语外,“叠”字还常常出现在其他组词中,如叠韵、层峦叠嶂等。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含有“叠”字的词语及其含义。
三、含有“叠”字的词语列表及其解释
积叠:形容东西堆积如山。连叠:形容连续重叠的样子。骈叠:形容排列整齐重叠的样子。叠句:指重复出现的句子。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等等。“叠”字还常常出现在成语和地名中,如“层层叠叠”、“满床叠笏”、“层岩叠嶂图”等。
四、相关典故及赏析
在文学创作中,“叠”字也常被用来形容景物的重复或连绵不断的特点。例如,“层峦叠嶂”形容山峰连绵不断,“重岩叠嶂”形容山势险峻等。这些典故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五、扩展知识
除了上述内容外,“叠”字还有其他含义和用法。例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亭午”指正午,“夜分”指半夜,“曦”指太阳等都与时间相关。“三峡”则是著名的自然景观,“阙”则通“缺”,表示缺口或空隙的意思。了解这些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叠”字的含义和用法。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首先描绘了山。他以“两岸连绵起伏的山峦,几乎没有间断之处”来形容山的连绵不断。接着,他以“重重岩石叠嶂,高耸入云,遮天蔽日”来描绘山的高大雄伟。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除非在正午或夜半时分,否则无法见到曦月的光芒穿透其中”,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三峡的狭窄。这几笔精妙的描写,形象地勾勒出了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得读者立刻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这样的描述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壮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三峡的雄伟气势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使读者对这片壮美的自然景观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