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与现今的档案馆馆长和乡镇政秘书相当的角色,大致对应于宋代的县制。县在宋代是最基层的机构,相当于今天的乡镇一级。
在宋朝,吏的主要职责包括经手税赋征收和狱讼处理。押司这一职位,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其级别在不同层级中有所不同,例如在州和刑部都有押司的存在。一个县会有八个押司。
拓展一下知识,我们了解到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一位关键人物。他原本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是梁山起义军的领袖。他在一系列征战中表现出色,但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抓住把柄,最终杀了阎婆惜并逃走,期间结交众多英雄好汉,最终上了梁山。
那么,押司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与现代官场相对应,会更容易理解。
宋代的官制大多沿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基层结构与现在有所不同。宋江所在的郓城县,可以简单类比为现在的一个小县城。
现在的中国从政治上分为两条线,一是党的领导方向(包括书记、纪委、宣传部门),二是管理经济(包括县长、、分管经济和文教科卫的副县长等),再加上武装部。
宋代的官制中没有现代党的领导概念,知县负责全面工作,并且需要自己出钱雇佣幕僚。他的下属还包括县丞(文)、县尉(武),再下面还有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长)和六部主曹。
其中,官和吏的界限十分明确:知县、县丞、县尉等属于官,其下的都是吏。只有经过科举考试的人才能做官,否则即便混进官场也会被清流所排斥。就像现在,如果没有研究生文凭,很难进入某些职业领域。
吏大多由当地的豪门地主和知县利益划分后的结果产生。当时的官员制度规定是流官制,官员不能在籍贯所在地任职,这和现在的状况类似。
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宋江的职能应该属于武职,他的上级应该是县尉。知县是七品官员,县丞县尉是从七品或八品,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和副处级干部。各部曹应该是科级干部,而押司则接近于副科级或股级干部。
实际上,押司就是帮助县尉处理实际事务的有点级别的科局里的干事。就像俗话说的“好见,小鬼难缠”,宋江就是这类人物。他的前途并不光明,虽然举孝廉但并非科举出身,上升通道有限。但他又有一点野心,这导致他最终选择造反,寻求更大的机会。
本质上,宋江是为了招安做大官而如此努力。他平时手上有点小权力,可以照顾亲朋好友,比如给晁盖通风报信等;他也会会江湖朋友,提高名望。在《水浒传》中,宋江被描绘为一个腹黑、伪善、无谋无断的乡下小财主,但又渴望摆脱浊流的身份,向往朝堂风光。
但实际上,从正史记录来看,宋江有些类似于明朝的海贼,是当地豪强,海边纵横,连结内陆,袭扰交通要道的人物。他并不是农民革命先驱,而是为了抵抗中央打压地方门阀的打手而已。
在宋代以前,朝廷任命的官员到地方任职后,可以聘用小吏处理官府日常事务。这些小吏虽然有机会通过举荐转正为干部序列中的一员但由于体制原因并不常有此机会自宋开始明确了官与吏的区别此后宋朝的吏们升职之路困难重重基本一人为吏终身就为吏除非辞职另谋出路否则很难改变身份种类繁杂的吏们包括押司贴司等他们负责征收赋税管理户籍处理狱讼等工作在《水浒传》中宋江所担任的押司就是从事狱讼事务的吏这个职位对能力有一定要求既需要文采也要懂会计所以会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后来押司的充任途径逐渐增多包括招募和承袭等据史载一个县衙一般配置押司八人但他们的地位也有高低之分《水浒传》中的宋江因能力出众被称为第一押司在宋代百姓与官吏的衣着是有严格区分的押司可以穿长衫靴子这与普通百姓有明显区别虽然押司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但其政治地位低微被士人所看不起始终处在官僚系统的最底层 。
《水浒传》中的宋江原本只是郓城县衙的一名押司——一个负责处理日常政务的小吏而已但他因其能力和胆识在当地颇有人望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关键人物他的经历也充分展现了宋代吏制度的特点和困境以及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历史背景引人深思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宋代的押司:理解宋江角色的关键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宋江这一角色具有深厚的背景与复杂的性格。他的职位——押司,在宋朝的官僚体系中具有其特殊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押司的性质及其对宋江性格、行为的影响。
押司并非正式的官员,而是县衙中的小吏。他们的职责包括管理文书、承接上司来文、起草文稿以及上报、下发公文等。虽然职位不高,但责任重大,需要“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从经济角度来看,押司的薪水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微薄。但宋江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收入,如通过处理文书、传递信息等获取灰色收入。这也使他有能力仗义疏财,经常资助他人。
政治上,押司的地位比较尴尬。虽然他们在县衙中具有一定的实权,但由于不是正式官员,永远无法进入仕途,出人头地。宋江接受儒家教育,极为高傲,对这种处境自然心有不甘,这也成为了他后续造反的动机之一。
押司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必须和各地的百姓打交道,宋江作为地方上的押司,自然需要处理各种纠纷和案件。这也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声望,百姓都尊称其为“宋押司”。
正因为押司这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使得宋江在《水浒传》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性格和行为。他既有慷慨大方的一面,又有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他之所以能在江湖上广结好友,与其押司的身份和所掌握的实权有很大关系。
押司是理解宋江角色的关键。这一职位不仅影响了他的性格形成,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行为和命运。从某种角度看,押司的职位与宋江的命运息息相关,既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转折点。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宋江的故事。宋江在书中是一个押司,可能对于大家来说,押司是一个陌生的古代官职。那么接下来,我将详细讲述押司到底是什么职务。
在施耐庵描写宋江时,是以生活在北宋时期的山东人宋江为原型的,但这个宋江并没有像《水浒传》里描述的那样。当时的他仅仅领导了一场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并没有像小说中所写的对当时造成巨大影响。
其实宋江能集结农民起义的原因也和他自己的官职有关。身为押司的他的官职排名非常靠后。我们知道县令是一个七品官职,排在它后面的有县丞县尉,而宋江只是县尉的手下。在当时宋朝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想要一步一步升官简直比登天还难。即使恢复和平,身为最基层小官的他也基本没有希望晋升到更高的官职。
这样的境况对于野心勃勃的宋江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将希望寄托在梁山泊上,期望起义成功从而出人头地。在小说中,宋江是一位非常看重兄弟情谊的人,兄弟有难他一定会支援,并且他见到一些穷困潦倒的人家时也会给予钱财帮助。
那么问题就来了,彼时身为小小押司的他哪来的这么多钱财去救济百姓呢?其实押司这个官职在当时的北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务。为了更好地记录衙门处理的案件,宋朝专门设立了押司这个官职。这个官职的工作就是负责书写记录衙门的文书,这样的官在一个衙门里最多可以设置八个。
那么宋江比他们厉害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再看这样的一个现象,在古代一般不准官员在本地就职,官员在中举之后往往会被发配到自己毫不熟悉的异地展开工作。而当时的宋江已经算是最了解当地情况的人了,对于刚调来的县令,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县令提拔的对象。《水浒传》中的描写也展现了宋江的人品在当地是被人们欣赏的。
一方面他获得了县令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身为县令身边的红人,能够捞好处的机会也非常多。这两个条件也足以让宋江在当地过得顺风顺水。当时的宋江每个月的俸禄大约是十两银子,在当时的宋朝已经算是相对较高的俸禄了。再加上当地想要找他办事的人给他的好处,宋江的生活也就过得富裕了。
那么押司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官员呢?其实押司连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只是比平民百姓的高出许多,押司一职放到现代也只是最基层的村干部。但是宋江却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把小押司一职过得风生水起,实在是让人佩服。
晁盖,人称天王晁盖,听起来威风凛凛。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保长,社会地位并不高。雷横,郓城县衙的步兵都统头,对宋江态度恭敬,但在晁盖面前却显得高人一等,经常带手下去晁盖家吃喝,晁盖也只能忍气吞声。
柴进,虽出手大方,收留江湖好汉,但情商欠缺。武松在柴进府上骗吃骗喝一年,并未感恩。反观宋江,虽只送小礼,但关心体贴,让武松感叹遇真正大哥。
比较起宋江,晁盖和柴进各有不足:一个缺乏衙门背景,一个不擅长剖析人性。宋江之所以能坐稳梁山老大之位,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说到宋江,他的角色虽为押司,类似于现代的秘书。但在古代社会,押司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他们不仅是县官的得力助手,更是代表官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宋江作为押司,直接接触百姓,因此拥有很大的权力。
宋朝时代,县里的角色分为领导层和底层人员。除了县令、主簿和县尉这三个主要官员,其他的人都可以算是临时工。这些县里的临时工,权力也相当大。
武松和雷横都曾担任过的都头,相当于县里的保安队长。即便是最底层的保安,面对普通百姓也有权威,因为他们代表官府。
宋江的角色,押司,是县里的文职临时工。他们主要负责文书工作,但他们的权力远不止于此。他们解释法令,实施具体政策,实际上是代表官府与百姓打交道的人。
押司虽然官阶不高,但权力不小。因为他们负责具体承办事物,可以影响百姓的日常事务,如税收等。这些商家为了少交税,可能会向押司表示感激。
押司的工资可能不高,但灰色收入多,可能比工资高出许多倍。这就是宋江钱多花不完的原因。他可以用这些钱周济贫困百姓,获得“及时雨”的好名声。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规模并不大,只是郓城县押司宋江在水泊梁山聚众36人,“劫富济贫”。这个事件在正式历史记载中几乎无痕迹,后来经过市井传说和说书者的演绎,规模逐渐扩大,成为《水浒传》中的经典故事。
宋江作为押司,虽不是正式的官员,但在古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们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是连接官府和百姓的桥梁。通过巧妙的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智慧,宋江能够在江湖中树立威望,成为一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