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嘿嘿嘿……嘿嘿嘿嘿……我叫记不住~
甲:考考你啊,这是几呀(伸出一个指头)
乙:油条。
甲:这是几呀(伸出二个指头)
乙:两根油条。
甲:这是几呀(伸出五个指头)
乙:一把油条。
甲:你就认识个油条,认真读书。念:赵钱孙李
乙:赵钱孙李。
甲:赵钱孙李。
乙:赵钱孙李,老师,我脑袋晕。(摇头晃脑中……)
甲:你换一个方向转。下面是周吴朕王。
乙:周吴朕王。
甲:周吴朕王。
乙:周吴朕王。老师,我眼睛发黑……
甲:别打岔,上面是什么啊?
乙:上面?上面是房顶啊。
甲:连房顶都出来了。
甲:赵钱孙李。
乙:哦对,赵钱孙李。
甲:下面呢?
乙:下面?又忘了。
甲:我刚教你的。
乙:啊。我刚忘的。
甲:一块读。
乙:一块都忘了。
甲:赵钱孙李。(生气)
乙:哦对,赵孙李。
甲:钱呢?
乙:钱?都花了。
甲:干什么花了?
乙:买油条吃了。
甲:你到能吃啊。
甲:我给你讲解一次啊,加深你的印象。赵钱孙李,赵就是赵老师。看见没有?我,赵老师。
乙:哦。我,赵老师。
甲:我是赵老师!(再次生气)
乙:我是赵老师。
甲:你是赵老师?
乙:哎,我是赵老师。
甲:你不蠢嘛。钱,钱就是交学钱。
乙:哦,交钱。哎,交过一次了。怎么又要交啊?你是骗钱的吧?
甲:懒得理你,继续啊。孙,就是小孙子。李,就是不讲礼。周五朕王。周,就是皮蛋粥。吴,就是无事生非,无法无天。郑,就是不正经。王,就是兽中之王。
乙:哦,就是大老虎吧?
甲:随你怎么说。明白了吧?
乙:明白了。
甲:能讲么?
乙:讲是能讲,(迟疑3秒左右)老师我不能顺着讲,我只能到过来讲。
甲:那你到过来讲。
乙:到过来就是:大老虎,不正经,无法无天皮蛋粥。小孙子,不讲理。骗钱的是赵老师。嘿嘿嘿嘿……(最后一句)
甲:唷,这不是小X吗?乙:唷,是小X啊,最近忙什么哪?甲:嗨,没啥事,下下象棋,老没见你们老爷子了,他还好吗?乙:托您福,还硬朗着呢。甲:你爸爸也喜欢下象棋。乙:是啊甲:可不,以前我老和你爸爸下棋。乙:没错甲:有一回我们俩下棋,我还剩一士,你爸爸还剩一象。乙:那不和棋了吗?甲:是啊,依着我也是和棋,可你爸爸不干,非得接着下不可?乙:啊??那怎么下呀?甲:呵呵,你爸爸有主意。
概述
对口相声是通过甲乙两人对话的方式进行表演的。它是从单口相声脱胎而来,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经出现,便显示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对口相声的演员,通常分为逗哏的、捧哏的这两个角色。由于这两个演员所表演的人物不同,两人所负担的任务就不是平均的,一个是主要的叙述人,一个是辅助叙述的对话者。
对口相声的长处,在于可以更便利地与台下观众进行沟通,捧或逗的一方可以将自己虚拟为与观众同等的位置,它的表演与欣赏在时空上是统一的。节目中较大部分的笑料,是由逗哏的来表述的,观众的注意力也主要在逗哏的身上。
捧哏的在对口相声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捧哏的话是代表着观众的,代表观众来对逗哏的表述的内容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有时还给予必要的烘托。《改姓》相声剧本--校园幽默佳作
甲:记得我入学那年,听说学校里有个老师被学生们戏称为“法西斯”。
乙:等等,你说有老师叫“法西斯”?这我可没听说过。在我们中国,百家姓中并没有姓法的。
甲:是啊,我当时也纳闷。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师姓姜,不姓法,也不是“法西斯”。
乙:哦,我明白了,可能是这位姜老师平时非常严肃,对学生要求严格,所以学生在背后给她起了个绰号。
甲:对对对,就是这个原因。这位姜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政教老师,负责学生的纪律和思想教育。由于工作性质,她经常要处理一些违反纪律的学生,手段比较果断,所以大家背后都称她为“法西斯”。
乙:这也能理解,对于违反纪律的现象,确实需要严肃处理。这位姜老师的工作态度是怎样的呢?
甲:这位姜老师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她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也注重与学生沟通。有一天,我们班有个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被叫到办公室去请家长。
乙:这可真是让人捏把汗的事情。学生犯错请家长来学校是很常见的,这也体现了学校和家长共同教育的理念。
甲:那天姜老师正在布置工作,突然有学生家长敲门进来。你猜怎么着?一进门就给姜老师鞠躬道歉。
乙:看来这位家长是真心诚意地来道歉的。甲:是啊,家长说:“法老师,我家孩子给您添麻烦了,请您多多谅解。”乙:这时姜老师一定很无奈吧?甲:确实如此,但姜老师很快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沟通和理解不足。她告诉家长:“我姓姜不姓法,孩子们给我起的绰号我并不喜欢,但我会尽力做好我的工作。”乙:看来这位姜老师很懂得教育之道啊!甲:是啊!经过这次事件后,姜老师改变了工作方式,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们也逐渐理解并接受了她。从此,“法西斯”这个绰号在学校越来越少被提及。乙: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老师们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应该尊重他们、遵守学校的纪律。甲:没错!让我们一起努力遵守校规校纪、知错就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梁祝之喜剧再演绎
第一幕:祝英台家中
舞台布景:祝英台家中,三把椅子,一张桌子。
人物:祝英台父亲(简称英父)、祝英台母亲(简称英母)、马公子、管家及随从数人。
(英父气冲冲地上场,英母追上)
英母:“老公,老公啊~(拉住英父)”
英父(怒气冲冲地转身):“再说什么也没有用,英台的婚事绝对不能草率!”
英母:“可是老公啊,人家马公子可是明媒正娶的,郑重其事……”
(被英父打断)
英父:“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孩子的婚事不能再由父母操办。”
(场外音打断)
场外音:“马公子聘礼到~”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快步走上,手执一份礼单)
管家:“我家公子派小人给二老送来这些礼品,不成敬意,还望笑纳。”(打开礼单宣读,随从们双手捧礼品上场)
英父、英母看着礼单,眼中放光。
英父:“看看这都有什么?”(拿起礼单细看)茅台、云烟、钻石首饰……凯迪拉克?咦?正在运输中?”
英母:“这马公子出手可真大方啊!”
英父:“既然马公子如此大方,那就让我们看看他的‘真才实学’吧!”(话音刚落,马公子已上场)
马公子(笑嘻嘻):“见过伯父伯母。”(掏出一把一分的向空中一撒)这就算我的一点心意。
英母、英父、马公子三人在舞台上相互交流,气氛逐渐轻松。
第二幕:梁山伯私塾
画外音:祝英台自逃婚后四处游走,一日来到了梁山伯念书的私塾外。私塾里众书童摇头晃脑地读书。突然一只蝴蝶飞入,众书童顿时安静下来。
梁山伯与众书童齐声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梁山伯和书童们纷纷跟着学跳一段自编的舞蹈。祝英台进场后立刻引起了梁山伯的注意。祝英台拿出手机唱起了流行歌曲。梁山伯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了出来。 祝英台发现梁山伯后上前打招呼。两人交谈甚欢,互相学习乐理知识。此时突然有人来报…… …… …… …… (此处省略具体对话和情节,保留两人相识的喜剧效果) 最终两人依依惜别。
画外音:梁山伯和祝英台因各种原因被迫分开后,马公子与祝英台终于迎来了婚礼。婚礼现场布置得非常热闹,但祝英台却显得心事重重。当神父问祝英台是否愿意嫁给马公子时,她突然大喊“我不愿意!”并冲出教堂。马公子紧随其后追去。神父和宾客们面面相觑,场面一度尴尬。梁山伯突然出现…… …… …… (此处省略具体情节) 最终在众人的祝福下,祝英台和梁山伯终于走到了一起。
画外音: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分手后一直思念着彼此。一天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坟前…… 祝英台哭诉着:“梁兄啊!你怎么就离我而去了呢?” (此时侍者们赶来安慰祝英台) 突然天空中一声炸雷响起,一道闪电劈开了坟墓。梁山伯从坟墓中站了起来! 祝英台惊喜交加与梁山伯相拥而泣。此时众人纷纷上前道喜祝福…… …… …… (此处省略具体情节) 最终祝英台和梁山伯在众人的祝福中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第五幕:新婚之夜祝福延续的喜剧高潮 夫妻二人对彼此诉说衷肠时增添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元素增加喜庆氛围。)夫妻俩还举行了猜拳游戏决定未来家庭的一些小事情比如谁做饭谁洗碗等等。)在欢声笑语中众人谢幕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