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概述:
一、评书类
评书是以讲述为主的曲艺形式,不含有歌唱元素,由一个演员演绎故事。
二、相声类
相声源于中国的民间笑话,具有轻松、活泼、滑稽、风趣的特点。它不仅能增长群众的知识,还能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需求。它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表演来达到这一目的。
三、快板类
快板包括多种曲种,如快板书、对口快板(数来宝)等。
四、鼓曲类
鼓曲音乐性强,主要以演唱曲词为主。在曲艺中,三分之二的曲种都属于这一类。
五、说唱书类
说唱书也称为大书,表演时连说带唱,以叙述中长篇故事为主。
关于曲艺: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跃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小品、话剧、电视剧和电影并不属于曲艺范畴。曲艺的本质特征是以“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
常见的曲种有:评书、相声、山东快书、太平歌词等。简单来说,曲艺是以说唱为主的民间艺术形式的统称。
曲艺包含的艺术形式:
曲艺涵盖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如单弦岔曲评书评词、相声南口笑格滑稽等。还包括沪书弦词评弹、竹琴车灯荷叶盘子等。还有暗春落子析(口弋)、八角鼓子弟书等。并且涵盖了各地特色的曲艺形式,如翼城琴书乌利格儿、昆高笛曲等。还包括一些民族特色的曲艺,如侗族琵琶弹唱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组成部分。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以及宫廷中的俳优弹唱歌舞、滑稽表演等,都蕴含了曲艺的艺术因素。到了唐代,随着讲说故事小说和宣讲佛经故事的俗讲的出现,以及民间曲调的流行,说话伎艺、歌唱伎艺逐渐兴盛,标志着曲艺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形成。
目前,中国仍活跃在民间的曲艺品种繁多,大约有400个左右,遍布中国南北各地。这些曲种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发展历程,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群众性,以及共同的艺术特征。
曲艺表演的主要手段是“说”和“唱”,语言要求生动活泼,简练精辟并易于上口。与戏剧不同,曲艺表演不需要演员装扮成固定的角色,而是由演员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说、唱将各种人物、故事表演给听众。曲艺表演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曲艺表演反映生活快捷,曲目、书目的内容多以短小精悍为主,这使得曲艺演员通常能够自编、自导、自演。曲艺以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人们听觉的艺术。它通过说、唱激发听众的形象思维,在听众的思维想象中与演员共同完成艺术创造。
古代的传统曲艺包括相声、评书、评话、鼓曲等。这些曲艺形式主要通过说、唱或者似说似唱、又说又唱来叙事、抒情。正因为曲艺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诉诸人们听觉的艺术,并通过说、唱引导听众的思维。这使得曲艺演员必须具备坚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和高超的摹仿力,以刻画出维妙维肖的人物形象,使事件的叙述引人入胜。
为了使听众感受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魅力,曲艺演员必须掌握扎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并具备高超的模仿能力。只有当曲艺演员拥有活泼动人的技巧,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得栩栩如生,事件的叙述引人入胜,才能赢得听众的欣赏。而这些扎实的基本功,其底蕴来源于曲艺演员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积累,以及对历史生活的分析、研究和认识。这一点对于每一位曲艺演员都至关重要。
关于问题八,曲艺并不包括越剧。越剧是一个独立且广受欢迎的剧种。而曲艺则涵盖了相声、数来宝、快板书、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单弦等多种艺术形式。
对于问题九,曲艺种类繁多,据1964年的统计,全国各民族、各地区共有三百多个曲种。按地区划分,可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主要有苏州评弹、扬州评话等,而北路则包括各种大鼓、琴书等。曲艺中还有说书、相声、快板等,早已在全国各地流行,只是所用方言不同而已。根据“说”和“唱”的不同特点,曲艺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说类、唱类、韵诵类以及叙说为主兼有唱篇的类别。
至于问题十,天津被誉为中国曲艺之乡,有多种曲艺形式在此形成和繁衍。例如天津时调、天津快板等具有天津特色的艺术形式。京韵大鼓、京东大鼓等多种曲艺都在天津发展壮大。天津的曲艺种类繁多,包括评书类、相声类、快板类、鼓曲类等。这些曲艺形式在天津昌盛不衰,并涌现出许多大师级人物。
评书以讲述故事为主,演员通常只说不唱,使用地方方言。相声是一种幽默诙谐的表演艺术,通过机智的语言和表演给观众带来欢笑。快板类包括快板书、对口快板等,以韵诵的方式快速叙述故事。鼓曲类注重音乐性,以演唱曲词为主,常有乐器伴奏。弹词类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由两位演员弹唱,一三弦,一琵琶。大鼓类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从小调发展而来。最后是说唱书类,通常是指中、长篇书目,表演时边说边唱,深受农民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