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爱情短句

金属屈服强度定义和计算公式详细解答:屈服强度怎么计算? 金属屈服强度符号

1. 屈服点是指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点。

2. 当零件或构件中的工作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时,这个零件或构件在运行过程中是安全的。许用应力是为了安全起见,用屈服应力除以一个安全系数得到的。

3. 屈服强度和屈服点相对应,是指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那一点的强度。

4. 抗拉强度指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是材料在拉伸实验中拉断时的强度。

换算关系为:许用应力 = 屈服强度 / 安全系数。拉压试验多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并且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温度升高,材料强度会降低。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为:σ = Fb / So。在拉伸过程中,材料承受的最大力(Fb)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So)之比为抗拉强度(σ),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

抗拉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金属元素、合金化、金属的晶粒度以及组织状态等。符号为Rm(旧国标规定为σb),单位为MPa。举个例子,假设一个金属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为100mm²,在拉伸测试中拉断时承受的最大力为5000N,那么根据抗拉强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金属试样的抗拉强度为50N/mm²。抗拉强度是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反映了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最大承载能力。

再来谈谈屈服强度,它是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点。对于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计算通常采用0.2%偏移法,通过找到应力-应变曲线上的相应偏移点来确定。而对于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则通常使用0.1%偏移法。这些计算方法都是近似值,具体的屈服强度值可能因实验条件、材料状况及标准规定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