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爱情短句

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一体化平台登录指导:官网入口及操作指导(2024版) 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

一地理位置

拥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称号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汉市江夏区,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境内村村通公路,对外通往全国各地,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隅,上通渝蓉,下通宁沪;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黄石市地处幕阜山北侧,为幕阜山向长江河床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辖地内多低山。境内较大的山有东方山、黄荆山、云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为阳新境内的七峰山主峰南岩岭,海拔860米,次高峰为大冶太婆尖,海拔839.9米,最低处为阳新境内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拔8.7米。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北起鄂州市艾家湾,下迄阳新县天马岭,全长76.87公里,市境内主要水系有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还有海口湖、磁湖、青山湖、三山湖、花马湖、葛湖、荆山源、上巢湖等水系。最大的水系为阳新境内的富水水系,富水河发源于通山,由西向东,注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内阳新长81公里。

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570平方公里。境内岩溶地貌发育,溶洞众多,很多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破碎,局部地方形成不完整的山间盆地。岗地坡度一般较为平缓,沿江一带标高较低。

市区形状呈“入”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市区中心。有东方山、西塞山、飞云洞等旅游景点。磁湖面积8平方公里宛如嵌在市区中心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市区城市建设用地一般在海拔18-50米之间。

黄石市地质条件较好,地耐力一般较高,除个别软土层低于10t/m2以上,一般在15-20t/m2之间。地下水含量丰富,工程地质性质良好,这些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黄石设防烈度为6度。

二人口状况

一、总人口

2005年年底全市总人口为252.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239.9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总人口与2000年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247.75万人相比,增加了5.05万人,增长2.04%;年平均增加 1.01万人,年平均增长0.41%。

二、就业和失业人口

全市人口中,2005年底就业人口140万人,比上年底净增加 1.7万人;城镇就业人口77.3万人,比上年底净增加2.8万人;城镇失业人口5.7万人,比上年底减少2.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6.90%,比上年底下降3.5个百分点。

三、城乡构成

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25.41万人,占总人口的49.6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27.39万人,占总人口的50.3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29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市人口中,男性为131.82万人,占总人口的52.14%;女性为120.98万人,占总人口的47.86%。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8.96。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性别比下降了1.61个百分点。

五、年龄构成

全市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4.05万人,占总人口的21.38%;15-64岁的人口为182.47万人,占总人口的72.1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6.28万人,占总人口的 6.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黄石历史变迁与今日风貌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地区被设置为江夏郡,自此鄂县归属于江夏郡的统治之下。江夏郡统辖了包括鄂县在内的14个县市。随着历史的车轮滚动,三国到民国时期,黄石地区的行政区划与市地屡有变更,市地曾在武昌、阳新、大冶等地迁移。

在漫长的岁月中,黄石地区经历了多次的战乱与政治变革。例如,唐代末年,南方九国兴起,市地位于吴国境内;民国时期,大冶县更是成为中国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洗礼。

1949年后,黄石地区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经中原临时人民批准,设立了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后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并于1950年8月21日成立了省辖黄石市。

关于黄石的气候特征,该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表现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由于地处中纬度,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黄石地区的春夏季对流强,湿气季节性变化大。

至于黄石的行政区划,截至某年,黄石市辖有4个市辖区、1个县,并代管1个县级市。这些区域下有众多的乡级单位。黄石市的总面积、人口以及各辖区的详细信息也均有记录。

今日的黄石,经过多年的城市建设和改革,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宽阔平坦,市容整洁有序,广场绿树成荫,青山与绿水相映,夜景斑斓迷人。城市功能也得到了新的提升,道路、排水、供电、通信等城市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绿化覆盖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黄石地处楚头吴尾,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黄石正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一系列的重点工程如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提高城市绿化品位等举措正在稳步推进,使黄石的城市格局初步拉开,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两年来,我市以"楚天杯"创建活动为契机,借助实施洁绿亮美工程的平台,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使城市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逐步提升。我们加大了市容整治力度,深入推进拆墙透绿工程,实施畅通行动,共粉饰临街楼宇数百栋,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和广告招牌数千处。我们还更新了多条重要路段的人行道,今年更是在天津路更换了高档花岗石人行道,营造了良好的市容景观。通过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我们改造了多条道路的路灯,发动社会单位采用现代灯光技术,亮化城市楼宇和桥梁。我们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依法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事件,营造了良好的城市投资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也逐步改善。在"楚天杯"创建活动中,我们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针对自然环境的恶化,我们采取投资与投劳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市各单位参与整治活动。有计划地关闭了一些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工业炉窑,开展环境污染治理达标活动,使全市绝大多数污染企业达到治理标准。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再次是市民居住环境逐步改善。今年,我市在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的过程中,开展了优秀住宅小区创建活动。通过清理垃圾、拆除违章建筑、改善社区环境等措施,使城市管理延伸到小街小巷居民区。住宅小区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市民居住环境有了质的提高。

-城市格局展现新形象。在"楚天杯"创建活动中,市委、市对城市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我们加大了城市规划编制的力度,完成了《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获批复。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我们加快了功能区调整步伐,对商贸区、工业区等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城乡一体化的城镇格局也初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大冶和阳新为两翼、中心集镇为支点的城乡一体化网络格局正在构建中。

与此我们还深化了城建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监理维护项目招投标机制、城建企业竞争机制、城建事业公司化运作机制、房地产项目市场化交易机制和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新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建立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今日黄石,融合了江城之伟岸、山城之雄峻和水乡之灵秀,以她独特的魅力和现代化的都市风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未来黄石将更加辉煌。黄石人民正在奋力建设家园、美化环境。我们有信心坚信这颗"江南明珠"将会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对于湖北省的建筑企业人员来说查询相关信息也更为便捷通过湖北省建筑诚信一体化平台只需简单几步操作就能获取所需信息登录平台选择相应选项并输入账号信息后即可浏览各类建筑人员用工信息等详细信息如果有任何疑问平台的帮助中心或管理员会提供支持和解答。湖北省建筑诚信监督一体化平台是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管平台的一部分。该平台的设立旨在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和诚信建设,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整合各类建筑领域的诚信信息和监管数据,该平台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规范化、透明度和公信力。在该平台上,用户可以查询建筑企业的、业绩评价、违规记录等信息,还可以进行投诉举报、行政处罚查询等操作。